快办公
4000703558
抖音
小程序
上海快办公 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访WeWork大中华区产品开发副总裁余昇鸿

专访WeWork大中华区产品开发副总裁余昇鸿

2023-01-12

对许多人来说,WeWork 颠覆了他们对于传统办公空间的认知。例如,敞亮开阔的公共区域、趣味而艺术的室内设计、触手可得的现磨咖啡…… 这些都与传统的办公格子间大不相同。而遍布于全球 38 个国家的这家共享办公空间开创者,给全球几十万使用者们带去的,又不仅仅只是这一些。



“WeWork 是在高质量楼宇上的锦上添花


Q:WeWork 倾向于入驻 LEED 建筑,除了重点阐述的 “效益、福祉、环保” 三大优点以外,您能否分享一些更具象的原因?


余昇鸿:“可持续发展” 是 WeWork 始终贯彻的前行方向,也是我们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而我们的责任,来源于开发的办公空间的体量、全球的企业会员数以及会员们在 WeWork 空间中度过的(大量)时间;此外,我们有大量的本地供应商,我们也在关心他们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基于这些,我们意识到自己应该、也有能力去帮助改善当前的环境。


此外,于我们来说,会员体验是最重要的。LEED 认证的楼宇非常注重空气健康和质量,包括采光、视野、温度、隔音效果诸多方面,这些因素直接地影响到用户的健康,而且高性能的空间还能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


所以在选址时,我们会尽量寻找高质量的楼宇,如果这些楼宇本身就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拥有 LEED 认证的资质,WeWork 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锦上添花,给我们的会员提供健康而可持续的空间以及更好的体验。WeWork 希望与入驻的楼宇拥有共同的可持续发展愿景,而 LEED 认证就是这个选择过程中的有效衡量指标。


值得强调的是 —— WeWork 提供的是设计、选址、工程施工、采购、运营、销售等全链条的一站式服务,这意味着我们有能力从源头控制并实现可持续承诺。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我们谨守规则要求他们提供对环境负责的产品和服务,只有能够达到标准的供应商,我们才会继续深入谈合作。这套标准适用于 WeWork 的每一个楼宇,最终目的就是给我们的会员提供最好的体验。


“我们是城市更新的推动者”


Q:“选址与交通” 是 LEED 评价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想必这一点也与 WeWork 在做新址入驻决策时的核心要素不谋而合。针对这一板块,您能否举一些具体的实例分享?


余昇鸿:我们在做选址决策的时候,跟市场典型的方式比较接近,会考虑交通方便、区域中心点的位置。但 WeWork 也有一些与众不同,除了我们自发地在选址上关注地铁及交通情况,还会有一些业主或区域主动找到我们。


我们有些设点位于城市更新区域,比如上海威海路的 WeWork 旗舰店。威海路本身很安静甚至有点偏僻 —— 原本它是一个旧的厂房,位置相对隐蔽。WeWork 入驻之后,通过旧楼改造吸引了很多年轻化的公司以及大企业,这样在曾经安静的威海路上出现了很多年轻的办公族,紧接着整条路的商业气氛就被带动起来了。


我们还会帮助业主将整座大楼进行优化。有时我们跟业主的关系远超业主与租户的层面,而业主也把 WeWork 的入驻当作增强房地产或楼宇价值的附加值。上海中海国际 WeWork 总部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 最初我们入驻中海国际 B 栋一整栋大楼时,周边商业还不算成熟。渐渐地客流开始聚拢,其中还包括我们的租户进驻带来的 2、3 千人的流量,以及更大体量的流动的中国会员 —— 换个角度来说,对于业主而言,WeWork 的入驻代表着他的客群将不单只是这一幢楼的成员,还包括其他几万 WeWork 会员。与此同时,大楼也开始转型,提供多样空间来满足这么多人的需求,方便它们举办活动、高管会议、产品发布或者更多。此时办公空间可以和大楼内的商铺形成双赢、互补的关系。中海国际的大堂,由此就从传统的大堂设计转变为增强人的互动、促进彼此融入并形成社区形态的多功能空间。


另外还有 WeWork 位于北京的北京坊社区、上海闵行的利丰广场社区等等,通过我们的入驻活跃了周边的商业甚至是长租公寓市场,帮助创造了集中化的经济效益。


“不断进化是我们的优势”


Q:WeWork 的企业愿景是 “不仅是要创建美观的共享办公空间,更要建造一个共享社群”。我们理解为,除了严守对办公空间本身的优质保障以外,实际运营更是受到 WeWork 的高度重视。“灵活、有弹性、安全可靠”,更是其中关键词。就这一方面,LEED 其实针对既有空间的运营也有严格的要求和相匹配的标准等级 —— 如 “室内空气质量” 和 “能源和大气” 版块,都占据极高的得分比例。那针对日常空间运营,您是否有值得分享的相关经验和实例?


余昇鸿:WeWork 所提供的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空间,我们更希望大家对于 WeWork 在环保方面的举措有一个更好的认知,并借助我们在环保层面一些领先的洞见,提供给大家最佳实践经验。


说到具体举措,首先我们在执行层面会让我们的服务水平在标准之上。比如我们 PM 2.5 和空气质量、恒温系统等都配有感测器;我们在施工的时候留意垃圾的产生和处理;在通风及甲醛层面,针对国家不同的指标,我们也会确保在达到的基础上完成更高的标准。在运营中,我们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并且积极地响应政府政策执行垃圾分类,去年我们的垃圾分类进楼宇活动甚至还被纳入上海市 2019 年度 “十佳社会共建案例” 评选的候选行列。


其次,我们与会员 “同呼吸”。作为运营方,我们也会入驻这些空间,亲身体验到会员的感受。所以这也是 WeWork 的一大优势 —— 每次我们完成一个项目,我们会吸取经验并进行改善,从这一点说,我们是一个不断进化的平台。


另外,每个城市、每个区域还会有不同的需求,不同性质的公司(如科技公司、供应链公司、金融公司)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疫情后期,这种差异也越来越明显。除了确保空间内新鲜的空气以及防范消毒措施,在能源方面,我们应用 BIM 系统控制公共走廊灯的感应,确保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同时最大化地节能


当然,WeWork 所建设的空间都会达到国家标准或以上。而在拥有 LEED 认证资质的楼宇基础上,更容易塑造高品质的环境。


Q:您提到一些新兴公司,如科技类公司作为租户入驻,他们的需求会不会反推你们做出改变?


余昇鸿:多多少少会有,但是 WeWork 已经在市场上形成标杆,所以大部分企业考虑到的事情,我们事实上已经做到或者超过他们所要求的标准。但是像前面所说,我们也在不断进化,这些企业 5 年前和 5 年后的需求会有很大不同,比如近期(受疫情影响)激增的需求就集中在网络和电容量上。


(Q:是因为直播变多了吗?)


余昇鸿:一方面是直播,一方面是网络课程越来越多,以及相比以前会使用到网络的业务增加了。这也推动我们在运营上做出改变,比如有些公司是 3 班制的,也就是说办公室里几乎是 24 小时都有人,所以我们要确保用户体验的同时,也要确保高效节能,对空调进行分区 —— 无需为了一部分的需求开启整栋大楼的空调,这些都是需要提前考虑并后期执行的。


“灵活是我们应对危机的方式”


Q:经过这次全球性的大危机 —— COVID-19 的肆虐,作为共享办公空间领域的不二领导者,WeWork 也一定经历了不小的冲击和低潮。而随着国内的工作生活逐渐恢复正轨,“绿色复苏” 成为业内比较热门的话题。WeWork 在这一点上,是否有值得分享以及让我们借鉴的经验?


余昇鸿:我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在 2003 年就开始参与中国许多城市的建筑设计和规划项目。而在 2009 年起,就长期在中国开展事业和居住,也在上海成家了。基本已在中国长期生活了 11 年。我观察到中国拥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反应速度非常快。无论是 2008 年的经济危机,还是今年的新冠疫情,中国在各个层面上的扶持,对于整体经济及公司企业的快速反弹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们发布了《以灵活应万变 - 未来的工作方式》白皮书,其中访问了 300 多家企业高管,其中有 40% 左右的被访者认为,在(新冠疫情)这个特殊时期,他们需要尽量减少他们房地产的用量,掌握固定办公以及流动办公的员工数,以重新设计他们的办公策略。总体来说,企业希望减少租金、减少资源消耗,同时他们也需要办公点来增加员工彼此的沟通、提升公司文化凝聚力。利用 WeWork 这种灵活的办公空间,他们的员工可以更好地工作。

公司对于未来办公地点变革的看法 图源:《以灵活应万变 - 未来的工作方式》白皮书


回归到 WeWork 自身的应对,今年 2-3 月份,很多公司都面临着困难。但我们发现市场对于灵活办公空间的需求更加旺盛。一些公司有自己的总部,此前他们从未想过自己会用 WeWork 空间,但受疫情影响,他们无法再支付同样的租金供所有员工使用,所以他们会希望让部分员工去灵活的办公空间。还有一些科技公司或互联网教育公司在疫情后期开发了很多服务于人的业务。同时我们还在配合很多大型科技公司,帮助他们解决在大中华区甚至全球的快速扩张中的办公空间问题。对于我们的会员企业,面对他们减少工位或者扩张工区的需求,我们会提供灵活的解决办法。


另外,我们还竭力为非会员企业提供帮助,把我们的专长输出到更多公司。此前我们在香港配合渣打银行的研发创新部门重新做了室内设计。我们还会帮助一些公司重新设计企业总部,例如有些拥有 60 多个部门的大型企业,按照传统的设计,一个典型的工位需要占用 10-15㎡,而我们的设计只需要 5-8㎡,在高效利用空间的同时,也不会让员工感到压抑,还释放出更多灵活的空间;有些公司则需要依靠我们提供的艺术品来增加他们的空间体验等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公司既可以节约成本,还能让员工享受到更好的工作环境。


“与 LEED 结缘让我受益良多”


建筑师和 LEED AP(全称:LEED AP with Specialty,LEED 专家)的身份,让余昇鸿能以更多元的视角看待建筑以及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也针对他本人问了几个问题。


Q:您为何会成为一位 LEED AP?


余昇鸿: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首先是教育上,我是在新加坡读本科,然后去美国洛杉矶读硕士。这两个城市本身就很有趣,新加坡是一个岛国,资源非常有限,所以节能以及环保的理念在学校教育中就有灌输。洛杉矶尽管城市很大,但是它也有一些限制,比如缺水。所以它也着力研究怎样更好地利用环境,注重环保。


后来也是受工作影响,我初入行的公司主要负责商业综合体的开发,而商业综合体常常被打造成城市名片,提高城市档次、带动人气。但其实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把很多资源结合在一起,比如集中住宅、商业、教育、酒店,避免重复建立,让整个商业综合体拥有了可持续的特性。当时公司文化倡导大家学习更多可持续的知识,也支持和鼓励我们考取 LEED AP 的资质。在这样的契机下,我成为了一名 LEED AP。


Q:您的经历和学历背景,都和建筑设计息息相关,这是否与您现在在 WeWork 的日常工作有所关联?LEED AP 背景是否有帮助?


余昇鸿:我觉得 LEED AP 持证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元素,在当时入职面试的时候也被问到这一点。作为建筑师,我之前在开发商企业有接触 LEED,加入 WeWork 之后,我会考虑到我们所运用到的材料,它是否安全以及对会员的健康有影响,而这些也是 WeWork 所看重的。


对我个人而言,在我进入建筑系的时候,我就已经非常明确我要走的方向。我希望通过我设计或参与的项目,或多或少地制造一些改变,去改善当地的环境,或者优化城市规划与人的生活。

上海新天地是 LEED ND 第二阶段金级认证项目。余昇鸿 2003 年参与上海新天地的建设,在他看来,新天地给他最大的感触是:一个大的城市规划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当地的生活方式。


Q:最后畅谈一下您心中的绿色建筑?


余昇鸿:一栋绿色建筑,或者说 LEED 建筑,在 10 年前被大家当作一个好听的名头。但是近几年,尤其是疫情发生之后,人们会思考绿色建筑对于环境、资源有什么影响,比如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思考根据客流量减少空间使用,业主也可以选择更灵活的出租方式,避免浪费。以曾经的陆家嘴举例,陆家嘴被设计成一个密集的办公场所,但住宅和商业的缺失会让这里在晚上变成 “空城”,这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所以后面随着商业的增加就改善了这种状况。


我们现在做的改变,不单单发生在规划的层面,也在每栋楼宇、每层楼的运营层做出改善。这些举措优化了资源利用、提升了办公策略,最重要的是,还可以重塑人们的思维

徐汇区-陕西南路(徐汇)
2300元/人·月起
查看详情
黄浦区-人民广场
1800元/人·月起
查看详情
浦东新区-张江高科
1200元/人·月起
查看详情
徐汇区-徐家汇
3350元/人·月起
查看详情
长宁区-长宁虹桥
1250元/人·月起
查看详情
长宁区-中山公园
1000元/人·月起
查看详情
上一篇:办公室为什么要选择有中央新风系统的写字楼
下一篇:Distrii办伴签约One East博荟广场打造4000㎡的高端智慧办公空间
相关新闻
2019-01-24
2023-01-29
2023-08-03
2023-02-07
2023-06-14
2019-09-29
2019-06-21
2022-08-04
2019-06-27
2020-04-22
热点新闻
2024-03-28
2023-01-29
2024-01-09
2022-08-08
2024-01-08
2023-10-07
2024-01-10
2024-01-05
2023-01-12
2023-01-29
最新资讯
2024-04-25
2024-01-10
2024-01-10
2024-01-10
2024-01-10
2024-01-10
2024-01-10
2024-01-10
2024-04-24
2024-04-24